好球体育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系湖南省重点建设本科院校、全国首批设立国家级重点学科高校,全国首批招收博士研究生、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中医药院校,2012年进入湖南省一本招生序列,2018年成功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国内一流建设高校”。2021年,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中医学入选湖南省“十四五”世界一流培育学科,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学校设有19个学院,28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工、管、文等5大学科门类。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个。学校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3个。
为充分发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服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以及储备师资的作用,好球体育面向海内外诚聘创新能力突出、科研实力优秀的博士后科研人员。
一、设站学科
中医学、中西医结合
二、招收条件
(一)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二)科研博士后、临床博士后根据进站前业绩分为A类和B类,需满足相应业绩要求。
(三)进入中医经典、医史文献传统学科及交叉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可适当放宽进站的年龄条件。
(四)师资博士后需满足相应岗位招聘要求。
三、招收计划
(一)科研博士后招收计划详见附件1、2,临床博士后招收计划详见附件3。
(二)师资博士后招收计划2023年5月份发布,申请人结合《师资博士后岗位计划》申报。
(三)在职博士后申请日期截至2023年6月15日,由学校根据申报情况择优招收。
四、岗位待遇与支持措施
(一)年薪20-25万。实行动态管理,达到上一级类别出站要求,从入站之日起补齐年薪差额;各学科、附属医院和合作导师可根据博士后工作表现及贡献度额外提供绩效奖励。
(二)学校按同类人员标准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学校缴纳部分不包含在年薪内)。
(三)无长沙住房的发放1500元/月住房补助。
(四)在站期间超额工作业绩可按学校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五)满足相应条件出站后可列入当年度入编计划,并同步纳入学校杏林英才支持计划。
(六)入站后,满足学校评审条件者可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七)鼓励在站博士后根据国家、省市等基金管理办法申请各类科学基金。
五、申报程序
科研博士后、临床博士后全年接收申请。申请人分别向流动站、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提交个人简历、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扫描件、有效身份证(或护照)扫描件、学术研究代表作及其他获奖证明材料扫描件,流动站组织审核、考察、推荐,校博管办组织复核、面试,学校审批,签定工作协议,办理入站手续。
六、联系方式
(一)好球体育组织人事部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联 系 人:吴老师
联系电话:0731-88458115
电子邮箱:hnucmbgb@163.com
邮件标题注明:应聘岗位+本人姓名+毕业学校+招聘信息发布渠道
通讯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含浦科教园区学士路300号好球体育一号办公楼322室,邮政编码 410208
(二)中西医结合博士后流动站
联 系 人:聂老师
联系电话:0731-88458257
(三)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联 系 人:胡老师
联系电话:0731-88459433
(四)好球体育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博士后)
联 系 人:罗老师
联系电话:0731-85600719
(五)好球体育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博士后)
联 系 人:刘老师
联系电话:0731-84917710
附件:1.2023年中医学流动站科研博士后招收计划
2.2023年中西医结合流动站科研博士后招收计划
3.2023年临床博士后招收计划
好球体育博士后流动站管理办公室
2023年3月26日
附件1
2023年中医学流动站科研博士后招收计划
合作导师 |
招收 计划 |
学科 |
研究方向 |
联系人 及联系方式 |
彭清华 |
2 |
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诊断学 |
中医药防治眼表疾病、青光眼、眼底疾病的研究;中医目诊研究。 |
周亚莎18390881561 |
熊辉 |
1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经典名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药效机制研究及创新中药研发。 |
齐新宇13508483765 |
李鑫辉 |
1 |
中医温病学 |
温病治则治法理论及方药临床与实验研究。 |
李彩云15874103475 |
谢梦洲 |
1 |
中医药膳学 |
从事药食同源物质研究及常见疾病辨证施膳研究、中医诊断四诊客观化研究。 |
陈光宇15873195094 |
胡方林 |
1 |
中医医史文献学 |
名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研究和中医文献整理研究。 |
胡方林15874042265 |
胡志希 |
2 |
中医诊断学 |
慢性心衰病证诊断规范及发病机制与生物学基础研究。 |
李琳13875866527 |
孙贵香 |
2 |
中医亚健康学 |
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与亚健康状态防治研究;中医体重管理模式探索及肥胖相关疾病防治研究。 |
吴泳蓉15717501807 |
郭志华 |
1 |
中医诊断学 |
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证治研究、心脑慢病经典名方证治智能化研究、心衰中医药防治研究及冠心病中医药防治研究。 |
王子焱18684797759 |
喻嵘 |
2 |
中医内科学 中医临床基础 |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仲景杂病证治思想及经方应用研究。 |
向琴13574858215 |
岳增辉 |
1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治病临床与作用机制研究。 |
阳晶晶15873123137 |
李江山 |
1 |
针灸推拿学 |
推拿治病机制及临床诊疗规范研究。 |
李武13574851647 |
刘密 |
1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经(穴)脉脏腑相关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
阳晶晶15873123137 |
陈乃宏 |
1 |
中药学 |
神经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同时进行创新药物的研发。 |
杨岩涛13755142627 |
贺福元 |
1 |
中药学 |
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及数理特征化研究;中药药剂学与药理学新理论、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
贺福元13787213681 |
王炜 |
2 |
中药学 |
中药民族药物药效物质物质基础、中药质量标准、作用机制、和活性成分靶向增效。 |
李斌15874100917 |
张斌 |
2 |
中医心理学 |
临床心理学,中医心理咨询与评估。 |
张斌13786154802 |
邹北骥 |
1 |
中医药信息学 |
机器视觉与医疗图像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 |
易卿073188458167 |
张文生 |
1 |
中医药信息学 |
中医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医疗数据模式挖掘、跨模态分析推理、智能系统研究。 |
易卿073188458167 |
晏峻峰 |
1 |
中医药信息学 |
大数据与计算中医学、智能辅助诊疗研究。 |
易卿073188458167 |
丁长松 |
1 |
中医药信息学 |
中医药大数据、深度学习、中医配伍规律研究、智能组方推荐研究、中医治疗机理研究。 |
丁长松13607430765 |
陈新宇 |
1 |
中医内科 (心血管) |
心力衰竭、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肾综合征、亚健康状态的中西医诊疗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 |
蔡虎志13875952883 |
周青 |
1 |
中医外科 (男科) |
前列腺癌、前列腺炎、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等男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基础转化研究。 |
周青13574855248 |
周兴 |
1 |
中医外科 (男科) |
中医药防治男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临床与基础研究。 |
周兴13786154345 |
章薇 |
1 |
针灸推拿学 |
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针灸治病机理及临床研究。 |
潘江13467678463 |
喻京生 |
1 |
中医五官科学 (眼科) |
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眼科疾病的研究。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儿童青少年近视、干眼及部分疑难眼病的研究与诊治。 |
喻京生13574848126 |
朱明芳 |
1 |
中医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疾病临床、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泛血管在红斑及色素性皮肤病作用机制研究;“象思维”理论溯源及临床应用研究。 |
朱明芳13907317358 |
吴正治 |
2 |
中西医结合 中医老年病学 |
主要从事老年神经病学与中西医结合精准医学研究。 |
吴正治13923737883 |
何清湖 |
1 |
中医文化学 中医医史文献学 |
中医文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男科学)、治未病学与亚健康学相关的理论和基础研究。 |
胡宗仁15974124159 |
附件2
2023年中西医结合流动站科研博士后招收计划
合作导师 |
招收 计划 |
学科 |
研究方向 |
联系人 及联系方式 |
戴爱国 |
1 |
呼吸内科学 |
慢阻肺、哮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雷晓明13975899475 |
庹勤慧 |
1 |
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 |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 |
庹勤慧18874089105 |
卢芳国 |
2 |
中西医结合 (感染免疫) |
感染性疾病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效应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研究。 |
卢芳国13647310305 |
何迎春 |
1 |
中西医结合 (肿瘤学) |
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和耳鼻咽喉疾病。 |
何迎春13973139164 |
覃丽 |
1 |
中药药理学 (肿瘤/心血管) |
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中医药防治。 |
覃丽15173172436 |
陈伶利 |
1 |
中西医结合 (病原生物学) |
肠道微生物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机制及干预研究。 |
陈伶利15116460805 |
彭清华 |
2 |
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诊断学 |
中医药防治眼表疾病、青光眼、眼底疾病的研究;中医目诊研究。 |
周亚莎18390881561 |
邓奕辉 |
2 |
中西医结合 (内分泌代谢病) |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
邓奕辉13787319813 |
梅志刚 |
1 |
中西医结合(脑病) |
中西医结合防治缺血性脑病及炎性疾病机制研究。 |
梅志刚13874863486 |
邓常清 |
2 |
中西医结合临床(心血管)、中西医结合基础(血管生物) |
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及血栓与止血的研究;中药和复方药效物质及其配伍原理和药效机制的研究。 |
邓常清13607446692 |
张伟 |
1 |
中西医结合 (心脑血管) |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有效组分配伍研究。 |
张伟13787177397 |
成绍武 |
2 |
中西医结合(脑病) |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机理研究。 |
宋祯彦13739096026 |
田雪飞 |
2 |
中西医结合(肿瘤) |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病机理及抗肿瘤中药创新药研究。 |
田雪飞13787150655 |
王宇红 |
2 |
精神药理学 |
抑郁、焦虑的发病机制与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创新药物研究。 |
王宇红13787028248 |
蔡雄 |
2 |
抗炎免疫药理学 |
中医药诊疗风湿免疫病基础与应用研究。 |
蔡雄18874713893 |
曹德良 |
1 |
中西医结合(肿瘤) |
肿瘤分子生物学、肿瘤血清标记物与抗肿瘤治疗。 |
曹德良13975871162 |
商洪才 |
1 |
中西医结合 (心血管) |
数智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创新方法;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
张晓雨15811103321 |
何清湖 |
2 |
中西医结合(男科) |
中西医结合临床(男科学)、治未病学与亚健康学、中医文化学相关的理论和基础研究。 |
胡宗仁15974124159 |
葛金文 |
1 |
中西医结合(脑病) |
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 |
王珊珊13975130173 |
刘良 |
3 |
抗炎免疫药理学 |
中医药诊疗风湿免疫病、中药抗炎免疫作用机理与抗关节炎创新药物研究。 |
蔡雄18874713893 |
卢敏 |
2 |
中医骨伤科学 |
骨与关节损伤及修复、中医药防治骨关节疾病。 |
邝高艳15273142944 |
附件3
2023年临床博士后招收计划
合作导师 |
招收计划 |
学科 |
研究方向 |
招收单位 |
联系人 及联系方式 |
戴爱国 |
1 |
呼吸内科学 |
慢阻肺、哮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第一附属医院 |
雷晓明13975899475 |
田雪飞 |
1 |
中西医结合 (肿瘤) |
肿瘤的中西医结合防治、肠道菌群与肿瘤发病机理及抗肿瘤中药创新药研究。 |
第一附属医院 |
吴泳蓉15717501807 |
尤昭玲 |
1 |
中医妇科学 |
女性生殖疑难病证的诊治研究。 |
第一附属医院 |
谈珍瑜13808429103 |
谭劲 |
1 |
中西医结合 (口腔) |
口腔黏膜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第一附属医院 |
谭劲13574861786 |
刘建和 |
1 |
中西医结合 (心内科) |
冠心病动脉斑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慢性心衰分子生物学机制及中医药防治研究。 |
第一附属医院 |
刘建和17343602090 |
戴爱国 |
1 |
呼吸内科学 |
慢阻肺、哮喘、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雷晓明13975899475 |
卢芳国 |
1 |
中西医结合 (感染免疫) |
感染性疾病病因病机及中医药防治效应机制的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卢芳国13647310305 |
刘慧萍 |
1 |
中医妇科学 |
女性内分泌疾病病证机制及不孕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刘慧萍13908484804 |
邓奕辉 |
1 |
中西医结合 (内分泌代谢病) |
中西医结合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和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邓奕辉13787319813 |
李鑫辉 |
1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治则治法理论及方药临床与实验研究,主要运用中医经典理论防治冠心病,心衰,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胃肠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分子基础转化研究,靶向新药开发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李彩云15874103475 |
李江山 |
1 |
针灸推拿学 |
推拿手法起效机制及量效关系的研究、经筋理论指导下的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研究、推拿治疗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李武13574851647 |
朱明芳 |
1 |
中医皮肤科 |
皮肤附属器疾病临床、基础研究及应用转化;泛血管在红斑及色素性皮肤病作用机制研究;“象思维”理论溯源及临床应用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朱明芳13907317358 |
唐涛 |
1 |
中西医结合 (脑病) |
脑血管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
第二附属医院 |
唐涛13574814786 |
孙绍裘 |
2 |
中医骨伤科学 |
中医药防治脊柱、关节、四肢骨伤疾病的研究。 |
第二附属医院 |
孙绍裘13874967077 |